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团队在2025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(iGEM)中再夺金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9

北京时间10月31日至11月1日凌晨,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顶级赛事——2025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(iGEM)在法国巴黎落下帷幕。北京化工大学两支代表队均荣获本科生组金奖。同时,BUCT团队荣获“最佳教育” 与“最佳生物修复项目” 两项单项奖全球前5提名;BUCT-China团队荣获“最佳基础原件” 与“最佳测量” 两项单项奖全球前5提名,双双刷新我校参加该赛事的历史最佳成绩。

BUCT团队由生命学院的张一飞、申晓林、王佳、孙新晓、李正军老师指导,通过挖掘海洋聚酯降解酶、结合AI筛选与酶固定化技术,成功开发出可在模拟海水中加速降解的含酶塑料薄膜,并构建了高灵敏度的对苯二甲酸生物传感器。BUCT-China团队由国际教育学院和生命学院的吴边、鄢红、杨昭、耿文超、于跃等多位老师联合指导。团队针对PET塑料和厨余垃圾,采用酶催化技术,成功实现将垃圾转化为PPA-CD超分子磷光材料。在巴黎的赛场上,两支队伍积极参与Team Booth展示与Judging Session答辩,与来自全球的400余支队伍8000多名选手交流互动。我校学生取得的研究成果引发了各参赛队伍的热烈讨论,获得广泛好评,充分展示了北化学子的专业素养、创新思维与国际视野。


BUCT团队成员名单

黎浚彬、王谌涵、王子涵、周星星、吴昌烨、龙志华、杨心延、唐增荣、李子豪、龙康睿、蒋焮媛、马伯远、汪萌萌、LAL AAYUSH ATISHAY、李平炜、吴承轩、刘立、李团团、周雨馨、林正阳


BUCT-China团队成员名单

徐怡然、魏思慧、初子斌、章朝辉、孙润泽、王艺菡、匡忻彤、鲁绪贤、黄筱筱、王冠林、蹇左宜、苏妍妍、鞠瑶、张镱露、万博远、范周毅、郑晓楠、张思涵、左可涵、王舒晗、吕静思、于留阳、向雨航、房盈杉、刘峻宏、何顺康、朱静怡、华睿、王银濠、李雅婷、刘锦程、刘益群、董乾紫


 BUCT团队巴黎参赛合影

 (从左至右依次为:黎浚彬、王谌涵、王子涵、周星星、张一飞、吴昌烨)


 BUCT-China团队巴黎参赛合影

 (从左至右依次为:王艺菡,徐怡然,魏思慧,耿文超,孙润泽,章朝晖 )


关于iGEM

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(iGEM)始于2003年,由麻省理工学院发起,是合成生物学领域最具影响力与参与度的国际赛事。比赛要求团队利用标准生物模块构建基因回路,结合数学建模、社会调研与实践展示,完成复杂人工生物系统的设计与应用。其成果常发表于Nature、Science等顶级期刊,备受全球学术界与工业界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