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常年招聘

发布时间:2025-10-11

北京化工大学成立于1958年,是新中国为“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”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。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,国家“211工程”和“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”重点建设院校,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北京高科技大学联盟成员。

北京化工大学在教育、科研、知识转移等方面成果优异。根据科睿唯安(Clarivate Analytics)公布的2025年9月ESI信息,我校位列ESI综合排名全球第385位,国内排名第48位。“化学”“材料科学”“工程学”“生物学与生物化学”“环境/生态学”“计算机科学”“农业科学”“地球科学”“物理学”“药理学与毒理学”10个学科位居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%。其中“化学”位列全球第37位,“材料科学”位列全球第51位,“工程学”位列全球第192位,均稳居全球前1‰。2025年6月17日,U.S. News发布了2025世界大学排名,北京化工大学位列全球第319位。生物工程、化学工程与技术、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进入顶尖学科行列。


 学科建设

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3年12月25日。学院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学士、硕士、博士人才培养体系。本科生培养设4个专业: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生物医学工程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生物工程+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为双学士学位专业。研究生培养共包括4个学术型硕士点、1个专业型硕士点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、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,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为国家一流学科,生物工程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顶尖学科行列。



研究平台

学院在绿色生物制造、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、合成生物学、生物医药和生物安全等领域拥有国内领先的科研实力,建设有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国家能源生物炼制研发中心、教育部生物炼制工程研究中心、绿色化学品生物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、北京软物质科学高精尖中心-合成生物学分中心、北京化工大学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和北京化工大学-中日友好医院生物医学转化研究中心。



师资队伍

学院现有教师94人,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“973”计划首席科学家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国家级青年人才20人。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,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全面服务学生,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,省部级教学名师12人。



招聘岗位待遇

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海纳百川,强烈鼓励具有相关研究背景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提交应聘申请,学校和学院将向成功应聘者提供丰厚的启动资金和适宜的工作环境。招聘领域包括但不局限于:(1)绿色生物制造;(2)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;(3)合成生物学;(4)生物医药;(5)生物安全以及生命科学和跨学科领域。


引才政策

1.杰出青年人才

具有担当教授职务岗位、博士生导师和某学科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的任职能力和水平,拥有指导研究生或青年教师的丰富经验,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。

聘为教授,提供科研启动经费、实验室和办公用房、全额事业编制团队助手、生活补贴、周转房或相应租房补贴。更为优秀者提供高质量发展绩效及解决配偶工作等待遇。

2.优秀青年人才

具有担当副教授以上职务岗位的任职能力和水平,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,胜任现有学科或新兴交叉学科某研究方向的带头人。

聘为副教授或见习教授,提供科研启动经费、周转房或相应租房补贴。

3.青年优秀后备人才

具有担当见习副教授职务岗位的任职能力和水平,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,可以胜任现有学科或新兴交叉学科研究方向的学术骨干。

聘为见习副教授,提供科研启动经费、租房补贴。


投递方式

有意向者请将您的简历(包括:免冠照片、出生日期,本科至今的学习/工作经历,代表性论文、著作、项目、专利、奖项等教学科研成果、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)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至wangshihui@mail.buct.edu.cn

欲了解更多有关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相关信息,请访问网址:https://life.buct.edu.cn/或可联系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诗卉老师

联系电话:+86-10-6442-1335-203;电子邮箱:wangshihui@mail.buct.edu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