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帮助在校生更好地了解生物医药行业前沿动态,10月22日,生命院邀请赛纳生物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生物应用部经理张瑞莹博士,围绕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、应用场景和国产测序仪的研发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。
张瑞莹博士于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学博士学位,后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,研究领域涉及群体演化、细胞免疫异遗传等方向。出站后加入赛纳生物,主要负责文库构建试剂盒开发、医疗器械注册相关试验设计、科研合作项目承接及测序应用探索开发等工作,目前完成转化及在研试剂盒5个,承担与多家医院和公司的科研合作工作,同时为测序仪进行了大量测序应用的验证研究。
讲座中,张博士介绍了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历史及一、二、三代测序技术原理和应用,测序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遗传病筛查、生殖健康、新生儿筛查等领域,基因测序仪是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设备。但长期以来,基因测序仪市场被国外寡头垄断,属于典型的“卡脖子”技术领域,独立自主研发测序平台意义重大,赛纳生物依托国际首创的荧光发生(Fluorogenic)测序化学和纠错编码(ECC)测序策略两项核心测序技术,打破了国内核心技术被外资垄断的僵局,自主研发的测序仪已经开始在科研和医疗中发挥作用。
本次讲座吸引了生命学院、信息学院及机电学院的众多同学参加,张博士讲解生动,由浅及深,穿插了很多与基因测序相关的科学家趣事,讲座气氛活跃,同学们了解了基因测序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,开拓了眼界,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科研动力。